返回列表

ds5219

儀式、場景與設計

核心能力

#Creativity #Making #Storytelling

開課學期:
授課教師:

課程介紹

課程以宜蘭東岳部落為移動式學習的場域,透過儀式中介的視角、體驗的實作、場景脈絡的分析討論與拆解,到創造發展體驗互動的參與,帶領學生關注、並學習扮演小旅行體驗設計過程中的「轉譯者」。課堂上除了結合理論與案例的討論,探討儀式、場景與設計的交互作用以及多元意涵;更重要的是,藉由課堂講座、工作坊與場域參訪等活動,能創造學生與地方社區的連結及對話,以探索宜蘭東岳部落作為不同背景人群相遇∕協作∕共生的maker space,其地方生活與展示學習空間所涉及的物質文化生態系統、集體記憶與社群認同,如何可能藉由體驗設計來發展融合地方不同世代與文化價值觀的永續旅遊。

部落夥伴:Yumin
部落夥伴:「飛魚校長」鄔誠民
部落夥伴:二伯
合作業師:「島內散步」魏兆廷

小旅行提案&修課心得

G1:海洋奇緣~山與海的冒險~

盧丹云、許茵淇、張恩瑋

盧丹云

最初選課的動機是希望學習到部落遊程規劃如何進行,很驚喜的部分是,課程內容很重視如何和部落建立關係以及中介者倫理的討論,這也是我自己在進入田野時最關心的話題,都得到充分討論的機會。第一次跟隨一堂課、一群人一起進入部落,同時探索旅人和在地視角,了解中介者的實作,很幸福的經驗。在東澳,認識到部落最核心的行動者們,感受分享文化的熱情氛圍,也在一船一船倒在岸上的魚和稱重成交聲中認識另一個粉鳥林漁港。下次見啦,東澳和夥伴們。

許茵淇

這堂課是我和修課同學最有連結的課,與此同時,也與一個我從不接觸的地方與族群有了認識、接觸與了解,多虧老師與南澳及東岳的熟識,修習這堂課是個難能可貴的機會,也受益良多。除了課程或活動本身的目的,也獲得很多額外的受益,例如每個禮拜的論文閱讀訓練了我提問的能力,老師在課程中提到的與地方接觸的禮貌等許多隱藏的事物,另外,在與同學聊天的過程,我發現似乎有許多人曾在部落服務,對地方有著熱忱,作為初學者,我向他們也學到了很多關於歷史、政治、經濟等知識,真的覺得是們受益良多又扎實的課。

張恩瑋

之前出去玩就算是去博物館等知識導向的地方,感覺也比較像是走馬看花,經過這次課程,沒想到去一個地方玩能有那麼多收穫,原來一個經過設計的遊程可以如此有趣充實。

G2:趣澳CHILL!

蕭琬蓁、陳品言、
葉芮棻、鄭翰

蕭琬蓁

經由這堂課我了解到地方要從發現特色、凝聚地方意識、執行、翻轉居民想法這段過程中有多麼困難。我很喜歡這堂課讓我用學習者的角度實際去體驗他們地方創生的日常。也很謝謝部落的耆老們用心招待我們,他們準備美味的料理、及豐富的經驗分享讓我在下次與部落合作時能有很多經驗基礎。

陳品言

看文本寫提問好累,但整堂課讓我發現我對地方創新蠻有興趣的,很可惜大四要畢業了才知道相關的課程,希望畢業後還有機會參與相關的活動。謝謝老師和助教的帶領,還有同學們的陪伴與討論,我很喜歡跟大家一起去南澳、東澳的時光,一起設計旅行雖然很困難,但也練習了怎麼從天馬行空加入實際的考量,是很棒的經歷。

葉芮棻

沒有後悔自己來修這堂課,深深的了解旅遊的意義,從當地的角度帶到自身的眼光,最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旅行就是種學習,學習發現與感受,放下自己並理解他人,很感謝老師們與助教的用心,不斷激發我們思考,認識了體驗設計一直到儀式設計。科技越來越發達,但變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如何理解文化並傳達給不同人知道,說來容易實際上要做到卻很難,從以前到現在我們總是扮演著被設計的角色,未來我也會將這堂課所學的多精神與知識,在不同的領域與課題,去設計自己的儀式感,與建立他人的儀式,用自身的力量去做任何一點點的改變和影響。

鄭翰

整體課程對我來說蠻有趣的,算是在台大蠻少見的課程,也是我第一次修創創的課程。
會來修課主要是因為同學聽說評價不錯,推薦我來修,加上也蠻需要學分的,所以才選我過去很少修的早九時間。一學期下來,禮拜二往往是我最累的一天,有去上課的時候,不只要早起,課堂上也很需要發言,討論時也很需要動腦,中午下課我通常都筋疲力盡,甚至下午還要上課,晚上家教,但也代表這門課非常充實。
我想是因為課真的同時修太多,導致我沒辦法投注更多的心力在這門課上,因此在遊程設計自認還是沒有很應用到整學期的所學,但還是有從跟大家的討論、小組互動、場域實作學到很多真實的體驗與經歷。

G3:東澳漫遊 輕舟‧淡山‧浪濤

陳紀均、周湘庭、
林郁軒、黃子蓁

陳紀均

我在想說怎樣寫才是「正確」的課程心得,我相信讀著這段文字的人一定看了很多課程心得,所以我決定現在要放任隨意的文字傾瀉而出,而不是精心設計為了繳交而繳交。在修這堂課之前,我是否抱有某些模糊又不切實際的期待,好像希望修了一門課就能找到人生的意義或目標;或是希望可以因為學到某些知識就變成更好的人,但是實際上生活當然沒有那麼戲劇化。縱然如此,我還是感覺應該有得到比上其他課程的經驗得到更多的一點觸動心靈的東西。

周湘庭

這堂課引導我思考最多的,是各種角色在場域中所秉持的態度、自我立場設定,以及行為的正當性。即使每個人的行動過程都能被簡單拆分為「動機」、「方法」、「結果」,行為者的身份卻也會很大成分的影響他人對此次行動以及該行動者的觀感,進而構成行動與場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改變,而這些改變究竟是不是地方或受影響族群所樂見的、是否符合道德倫理、是否有助於永續發展,都是值得深思的思考點。小旅行作為我們進入場域的其中一個切入點,也讓我練習以不同的視角解讀生活,將生活樣貌與歷史文化轉譯、包裝為兼顧實質經濟效益和文化保存再生的產品,我認為是一次非常有趣的經驗!

林郁軒

我覺得這堂課的收穫可以分成三部分:思維、地方、人。先講思維的部分,在山服到台東的新武部落去當家訪長的時候,我隱約有點想設計團員去蒐集當地的人文歷史資訊,但是我又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想這樣做,要怎麼去做,以及有了這些資料之後可以幹嘛。但是上了這堂課之後,我才發現也許是因為對於鄉土文化發展的重視促使我想做這件事,而這件事則很適合拿來做小旅行設計扶植地方發展,而如果要讓團員可以有比較深刻的省思,或許可以以套用角色的方式去帶動觀察與思考,就像風土經濟學中提到的旅人視角、編劇視角、導演的視角。而地方的部分,則是讓我生命中第一次接觸到有海洋文化的原住民部落,並且在互動中發現他們的生命脈絡真的跟我在文獻上讀到的和過去社團經驗中遇到的原住民不大一樣,他們漢化的很早,所以他們的文化一方面是流失,但同時也更加兼容並蓄,並且平均教育水準也更高,部落居民從事的職業與經濟結構也較穩定,讓我覺得有時候談話中不小心流露出的同情心對他們而言可能是羞辱,所以努力把氾濫的同情心收好,是心態上的新訓練。最後是人的部分,很高興在這裡遇到創意滿滿的大家!因為跟你們一起,這堂課我修得很愉快!!

黃子蓁

扎實、由淺入深的課程內容,每次上課的收穫滿滿。剛開始的時候,不確定究竟該如何與東澳當地配合。不過,在場域之前課堂,老師不斷透過實例和理論,讓大家認識儀式、當地和中介者的角色。並且在課堂後都會搭配高品質的討問環節,讓自己能夠吸收許多不同的觀點。另外,翔薇助教也會不時在討論停滯的時候出現,真的是幫了我們一個大忙,原本踏入邏輯的死胡同,頓時就找到了另一個出口。能夠應用自己所學,並且以實物報告(旅行社報告)呈現,很開心。經過一學期自己有產出一個成果,雖然還有很多地方需要修改,但是已經有一個開始。

G4:解憂雜貨店—台北逃離計畫

孫翊潔、劉予晴、
劉湛湛、陳懷璞

孫翊潔

這堂課前期雖然很多討論,也需要讀很多文本,但每次的討論都讓我可以聽到不同人對一個議題多元的想法,可能因為大家都來自不同的系所,也有多元的經驗,所以每次都覺得很開心也收穫很多。我這學期也有修鄉村農體,一樣進入場域但卻少了前期的建立關係,自己很喜歡這堂課在行前做的準備、學校與社區的接洽等等,過往進入田野前的準備很少,很多時候會讓我覺得非常打擾社區,但礙於課程要求不得不厚著臉皮完成訪談等等,但這堂課不會讓我有這種感覺,在田野倫理的界線我認為在大學課程當中是我非常驚艷的。
比較可以調整的是我認為後期在討論提案、進入社區儀式的準備時間都相對少很多,雖然課堂一開始有說明過,但實際知道提案要求和組員的時間都有點晚,討論的負擔也會有點大(加上組員常常沒來或沒回訊息,嗚嗚好痛苦)
但能在大學最後一個學期修到這堂課還是非常幸福的!

劉予晴

蠻喜歡這堂課的!除了老師、助教跟班上的大家人都很好,到了南澳更認識同學們覺得很開心,大家都很友善又願意互相交流,同時也喜歡課程的安排方式,透過課堂講授跟文本慢慢聚焦在小旅行的主軸,藉此對南澳這個地方產生連結感,所以場域學習的那兩天會更印象深刻;有業師兆廷的加入讓我們更清楚業界小旅行的運作模式,也為後期做遊程規劃培養一些 mindset。
但課程剛開始第一次帶文本討論,又完全不認識大家時,沒有足夠的引導會覺得有點慌張,當時感受有點受挫,或許可以先讓大家認識並對文本討論多一點帶領。最後就是感謝老師、翔薇跟南澳的大家~

劉湛湛

我們永遠都是有選擇的人,在選擇理解與被理解的方式之中,儀式場景與設計這門課給予我們極大的空間在扎實的脈絡與知識奠基下,進入場域探索與感受,並貫串全程的以小旅行設計爬梳文化與和在地產生連結。綜合而言是收穫滿滿令人陶醉無比的一堂課!

授課教師
陳懷萱

課程助教
黃翔薇

Tel : +886 2 3366 1869
Address : 100047臺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8號卓越研究大樓409室
Room 409, Building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No.18, Siyuan St, Zhongzheng Dist, Taipei City 100047,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