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ds5212

音樂合作的藝術與實踐


開課學期:
授課教師:

《音樂藝術的合作與實踐》著重在帶領學生打開視野,了解不同地區文化藝術之美,培養更開闊與多元的音樂欣賞能力,並透過實際的地方踏查及群眾互動,激發出音樂的跨域連結與創意合作,進而體會與啟發音樂藝術之於生活的意義。本課程為實作型課程,藉由觀察社會中有趣或值得投入的議題,運用音樂進入不同領域進行互動,經由團隊合作的展演設計,製作出具有啟發性、有溫度、有共鳴的作品,共同創造與實踐音樂藝術之美。

本學期是第三度與淡江大學專業(藝術)知能服務學習「身體語言與環境探索」課程合作,結合雙方舞蹈與音樂的專長,以猴硐地區的礦業文化及礦工故事為創作場域與主題。課程中探討了音樂合作的形式與體驗跨域合作,也邀請業師分享及帶領生成式AI音樂創作與製作相關的工作坊,更特別邀請淡江大學吳文琪老師教授「身體內外環境時空開發探索」課程,帶領同學透過肢體的律動來感受身體的音樂性,進而提升音樂創作與展演的韻律感與活力。本次課程同學與淡江大學「身體語言與環境探索」課程的同學進行分組合作,由本課程的同學執行音樂創作,淡大的同學執行舞蹈創作,並在猴硐當地進行成果展演。


Part 1 【音樂交流】

透過自我介紹與簡單的音樂表演,學生們分享彼此的創作想法,探索在此課程中共同合作的方向。

Part 2 【猴硐踏查參訪】

實地造訪猴硐地區,聆聽當地礦工的故事,深入了解當地的文化,並將這些經驗作為音樂創作的靈感來源。

Part 3 【音樂與肢體工作坊】

課程特別邀請了陳律融老師與吳文琪老師帶領「音樂集體創作工作坊」及「肢體律動工作坊」。此外,由課程教練吳子齊和江奕霖主持的「舞台表演藝術工作坊」和「錄音製作工作坊」,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舞台演出與音樂製作技能。

Part 4 【音樂與肢體工作坊】

台大與淡大的同學共同在水源校區與新北投71園區進行多次的排練與合作。透過跨校合作與討論,深入體驗如何運用音樂及肢體動作作為敘事的媒介,完成精彩的跨領域創作。

Part 5 【成果展演】

回到猴硐,同學們將數個月以來的創作、練習的心血呈現出來,以音樂、肢體重現礦工們工作的艱辛歲月。周朝南礦長在最後的致詞中表示他十分感動能夠看到這段逐漸被忘記的故事能夠再度被搬上舞台,希望這段歷史能夠被繼續流傳出去。


課程成果


教學團隊

課程教師 蔡佳芬

課程助教 張全恩

課程教練 吳子齊

課程教練 江奕霖

Tel : +886 2 3366 1869
Address : 100047臺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8號卓越研究大樓409室
Room 409, Building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No.18, Siyuan St, Zhongzheng Dist, Taipei City 100047,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