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ds0000

DS5221 生活即博物的展示與實踐(測試)

核心能力

#Creativity #Making #Storytelling

開課學期:
授課教師:

一般傳統理解現代博物館為從事典藏、研究、展示、教育推廣工作的建築物或是機構,其主要透過專業者的分工,以物件作為媒介來產生與建構知識加值。但近年來博物館在跨界跨域的蓬勃發展之中,產生許多新的意涵。廖世璋(2016)即指出,不管是包括著重時代社會議題潮流的「新博物館學」、聚焦棲地脈絡體系的「生態博物館」、凸顯個人經驗想像的「無牆博物館」或是強調多元社群實踐的「後博物館」,其都意味著博物館領域開始朝向多元化、世俗化、地方化與多樣化的發展。 

尤其,在後博物館的觀點下,博物館體驗成為不同社群參與體現多元價值、眾聲喧嘩共構的過程或經驗,博物館的知識本身即來自於地方生活經驗以及反思認同,因此成為一種去中心化的地方實踐與社會參與模式。 

本課程視生活博物館(living museum)為一種地域設計及建構族群與地方意義的對話空間與體驗過程,課程將透過理論的探究、文本閱讀與討論、場域實作等方式,探究在後博物館視角下,生活博物館作為地方社會實踐的意涵。我們將以宜蘭南澳為場域,透過與原專班師生合作共創,發展出生活即博物的展示實踐之道。 


本課程視生活博物館為一種 #地域設計與共創地方意義 的對話空間與體驗過程,課程將透過理論的探究、文本閱讀與討論、場域實作等方式,分別從生活即是博物館、博物館作為方法策展敘事與詮釋、博物館作為 #體驗教育場域以及博物館作為行動 等面向,探究在後博物館視角下,生活博物館作為地方社會實踐的意涵。我們將以宜蘭南澳為場域,透過與原專班師生合作共創,發展出 #地方策展實踐與地方知識傳播方案

你能夠在這堂課獲得…
◻️ 增進對「文化中介者」的認識與對於媒介的敏感度
◻️ 檢視與分析不同博物館行動實踐的脈絡
◻️ 運用社會科學理論的思辨空間

111-1 課程分享

本學期課程將生活博物館(living museum)概念視為一種地域設計及建構族群與地方意義的對話空間與體驗過程。其中,「創意」扮演重要的角色,因為創意讓我們可以藉由各種生活物件展示與實踐之道與不同人建立連結,形成對話社群。當博物館的策展與參與讓人們開始藉由圖像、書寫、各種媒材創作展現自己的創意,博物館也打開了思考與連結的可能性,讓人人都能夠賦予日常生活經驗意義,成為為自身所出社會創造與記錄歷史的一份子。

學生專題展示:原住民狩獵文化組
學生專題展示:原專班同學生活組
學生專題展示:開冰箱組
學生專題展示:性別分工組

修課心得

在博物即生活的展示與實踐中,我們學習策展的初步概念、泰雅族的獵人組織,還有最重要的在南澳當地與原專班、二伯家的互動。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便是了解到現代原住民青少年對於傳統性別的觀念,原本以為他們會很排斥或是覺得這是老式的思想,

但實際接觸、對話後,才知道他們雖然接收現代性別意識但卻是尊重長輩的想法,並理解在文化意涵下的性別分工。

此外,在拜訪他者文化的同時,也令我回想起自己與本身文化的距離,像是在母語的溝通、儀式的傳承,

在我所處的漢人文化中也面臨到即將消失的危機,未來將會抱著在這堂課學到的文化知識,繼續好好地愛著台灣的文化。

林O瑜

工管四

這學期選擇這門課程主要是希望能夠訓練自己思考及表達的能力,很幸運的是老師和助教都很有想法也很能帶領和提供大家不同的思考面向,班上同學也都很有想法和見解,就算只是用聽的也獲益良多。課程設計和閱讀文本也配合主軸進程,先從思考日常生活展示,到地方文化的意義,再帶往和南澳泰雅傳統相關,最後是如何將所獲展示。雖然我對於抓出文本內值得深思的議題還有加強空間,但透過一次次練習和討論,也稍微能對於所閱讀的文本或展示的物品有更深刻的體悟或解釋。不過去南澳互動時有深刻體會到,去田野調查時一定要先做足功課才問得出東西,很多我們想了解的是對於當地居民已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並不會覺得有什麼特別好提及的,但這些日常正是我們要蒐集的部分,所以若事前準備充足應該能了解更多他們的習慣和傳統背後深根在心中或腦中的價值觀。這學期剛好有修另一堂課和真的博物館相關,也有設計一個線上策展,剛好和這堂課的期末展示相輔相成,包含如何展示、展品的挑選與展覽動線,在建gather town的時候也有將所學應用在上面。很幸運這學期修了這堂課程,不論是知識或技能方面都獲益良多,若有機會或許下學期還可以再修更多相關課程,把握在學校的最後半年。最後感謝老師、助教及所有一同上課的同學,每堂課都能在輕鬆的氛圍下快樂學習,非常開心!

游O雯

園藝四

這門課程是我第一次踏青、親身接觸原住民文化,更是我第一次坐得利卡貨車上當小豬。逃離城市的喧嘩,生活可以過得很樸素卻是平凡有趣,再也不是用金錢換取快樂的城市。這次活動更讓我打破了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一直以為原住民就是一定要打獵自給自足,才知道原來也逐漸資本化了,新一代小孩開始吃外食玩車,反而對傳統料理並不熟悉。最後這門課具備了理論知識與實體操作,比例剛剛好,並不會一直上課聽講而太無聊,也充足地了解人與物品的連結,擺放的位置與傳達的意識,是充實,而不會太累的一門課!

林O盈

政治三

Tel : +886 2 3366 1869
Address : 100047臺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8號卓越研究大樓409室
Room 409, Building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No.18, Siyuan St, Zhongzheng Dist, Taipei City 100047,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