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敏、吳梓耘 攝影:林野、PAO

臺大創新設計學院(D-School)有別於以往課程成果分享的形式,首次將113-1學期的D-Day「搬家」到晚上,11月29日在卓越研究大樓舉辦D-Night。活動邀請曾經或仍在學院的夥伴,分享他們的成長故事,展現D-School的多元可能性。現場有音樂演出、LINE Bot闖關遊戲及英語互動D-Night Discovery等,讓參與者有聽、有吃、有玩、有學習,又有得拿。

D-Day原是指諾曼第登陸的第一天,也就是攻擊發起日。D-School用這個名稱代表D-School最重要的一天,同時希望給學生一個激發創造力的展現日,做為自己心態改變的一天。臺大創新設計學院包含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TBD)、領導學程、創意創業學程(簡稱創創學程)、大學PLUS和Alpha Team,每個單位在現場展板都展示了精選的小知識,讓參與者更認識D-School的各面向。

「D-School的精神是having fun,從D-Day進化成D-Night,在座的各位都是pioneer。」D-School代理院長張聖琳在開場時熱情歡迎大家。開場也邀請雜學校創辦人「地瓜校長」蘇仰志勉勵學生,平常除了到超商買東西感謝店員,也要時常感謝自己,「人一輩子會陪著你的就是你自己,所以請照顧好自己,把自己安頓好。」

開場時師長熱烈歡迎參與者。右為臺大創新設計學院代理院長張聖琳,左為雜學校創辦人蘇仰志(地瓜校長)。

D-Night安排同時段兩個主場進行短講,分別在名人堂的comeback stage和106教室的space D。每個場次有4位講者,每人以10分鐘分享他們在D-School如何活出不設限的人生,以及踏入職場後的故事;短講後聽眾自主圍繞想互動的講者,形成小型沙龍,熱烈提問與討論。

 

勇於嘗試、保持好奇心,總比未曾嘗試過更好

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前總監鍾孟翰鼓勵聽眾,在做一件事情前,不要害怕失敗。先假設自己會,推到某個階段看見事物逐漸成形,總比都沒去嘗試好。

Comeback stage首先邀請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前總監鍾孟翰上場。他畢業於臺大森林系,現為Uber Eats營運專員,負責生鮮雜貨類;回想大學求學期間,連續3年每天的生活就是學校與家庭兩點一線,到了大三下學期時,突然感到焦慮,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

「我最害怕的是要做一些決定,那個害怕是來自於失敗的壓力。」鍾孟翰說,這樣的心態到了D-School獲得反轉。他接觸設計思考後,在老師詢問下,開設一門設計思考相關的課程,並擔任教練。「過程中壓力很大,因為根本不知道能教給學生什麼;可是我一直很相信一句話,你先假設你自己會,然後慢慢推,推到某個階段的時候,你會發現好像真的會了,就算沒有做得很好也沒關係,因為你已經推進了很大一部分,比起沒有去做的時候更好。」

疫情期間無法實體聚會,鍾孟翰嘗試將D-Day的課程成果搬到網路上透過Gather Town進行,邀請師生線上互動。籌備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時,他也擔心會有很多雜音,害怕其他人的眼光。每當覺得壓力大、快要走不下去時,他就會念一下「這不是問題,一定有辦法,還可以更好」這句神祕的咒語,幫助他再往前進。

「把東西推出來後,你會得到更多的問題。這個時候怎麼辦?就要回到那句話,Don’t get ready, get started,你只要去做,就會做出不一樣的東西。」鍾孟翰說。

臺大D-School創新長、Alpha Team創辦人劉建成畢業後毛遂自薦加入D-School,9年間看著學院成長茁壯,甚至和伙伴成立新創公司。

畢業於臺大國企系的劉建成,現在是D-School創新長和Alpha Team創辦人,在D-School 9年,幾乎見證了學院的成長史。當天剛好是他待在學院的第3409天,他笑稱「今天是自己的主場」,特別準備了55張簡報。

劉建成大學時接觸設計思考,當他聽到臺大要成立D-School,心想:「慘了,我如果跟這件事情沒有關係的話,我就永遠不能做我真的最喜歡做的事情了,因為我一定打不贏臺大。」既然打不贏就加入吧!他寫了一封信給當時的副執行長郭瑞祥,向他毛遂自薦,順利錄取。

一開始學院幾乎沒什麼學生,他和同事每週都發想一個有趣的活動,吸引學生來參加。他們曾舉辦辦公室椅競速賽、號召學生一起在404室利用木材打造二樓的空間,現今已成為外賓參訪、同事交流和錄製podcast的重要場所,具多元應用功能。

劉建成更進一步和夥伴創立新創公司Alpha Team,透過設計思考工作坊幫許多組織切換觀點、引導賦能和行動推進。然而,設計思考還是有其極限,有無法解決的問題、有讓人燃燒殆盡的時候,「我覺得我真正的問題是沒有面對真正困難的問題,我一直讓自己處在不會犯錯的狀態,我一直都在做我本來就已經很會的事情,我其實沒有真的去消化每個階段的挫折。」

他感謝合作最久的夥伴簡瓅,陪他正視心魔,一起練習專案管理。「我覺得創新是,可以的話,選擇不要逃跑,去面對真正的困難,練習用你才可以找得到的方式回應。」

對劉建成來說,D-School是陪他面對困難,在想逃跑的時候,接受他的藉口、陪他放下理由、看清恐懼、不管有多困難,還是願意跟他一起努力的地方。「我有很多這樣的朋友,也祝福你們未來在遇到任何害怕失敗的時刻,身邊都能有這樣的朋友。」

國際城市浪人育成協會創辦人、好好星球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張希慈在大學時,從欣賞的人身上學到不放棄的勇氣,畢業後帶著這份勇氣創立了兩間非營利組織。

張希慈畢業於臺大社會系,大學期間專注於中國研究和社會企業。「考上大學其實是我人生第一個想要實現的事情,」他積極參加領導學程、中國大陸研究學程、社會創新社、學生會等,也到北京當過交換生,跟著中研院老師做富士康跳樓的調研。

大學時張希慈很欣賞一位同學,並從那位同學身上學到不放棄的勇氣。他們一起參加社會創新社,突破總務處的限制,借到臺大總圖前面的振興草坪,邀請學生晾出二手衣,舉辦「遛衣節」二手衣穿搭走秀。大三時,那位同學說要休學去環遊世界,歷經參加比賽失利、寫募款信給企業家失敗,之後在某場演講主動向講者介紹自己的理念,成功獲得40萬元,到訪埃及、四川等地,甚至訪談得過諾貝爾獎的社會企業。

「我發現我喜歡他的是那種看到什麼事情就會去嘗試,在失敗的時候不會覺得是結束,而是過程,要一直試到你想不出方法為止,但你總可能還是得想出一些方法,我很喜歡他那個狀態。」張希慈說,每個人的青春都內建了勇氣,重要的是要把勇氣在日常生活中用出來。

畢業後,張希慈創立了幫助青年探索的國際城市浪人育成協會,卻在2020年把自己fire,挑戰從零開始。現在他33歲,期間接觸了性暴力、性侵害、me too等議題,有出資者找他成立好好星球文化基金會,旗下有Soul LAB靈魂實驗所和酷童實驗所兩個品牌,目前他致力於用藝術思維培育公益人才,打造一個利他的社會。

從新創界到被邀請加入臺北市政府團隊,臺北市政府資訊局局長趙式隆形容這段路是工程師的奇幻旅程。

「大家要認識我的話,可以用3個關鍵字,我是學校老師、一個連續創業者,也是一個資料科學家。」臺北市政府資訊局局長趙式隆開場時自我介紹。畢業於臺大電機系,博士班一年級時和當時的老師陳良基一起創辦了創創學程,他幽默地說:「我今天要來講一個交到『壞』朋友的故事。」

這位朋友很特別,就是現任臺北市市長蔣萬安。趙式隆說,10年前,臺灣的《公司法》還沒有像現今這麼完備,如果新創公司要拿外部的投資(境外架構),需要把公司開到免稅天堂如維京群島等,還需要找到熟悉美國商務法律的律師。

當時有人介紹Wayne Chiang給趙式隆,他出於好奇,搜尋Wayne Chiang所屬的Chiang Law Office,結果查到維基百科寫著「這個人以法律專長、相貌英俊著稱於世」,令他印象深刻;後來因投資問題,仍與Wayne Chiang有斷斷續續的聯繫。

2016年1月,趙式隆從新聞得知蔣萬安選上立法委員。有一天,蔣萬安換了信箱寄信來,雖然他被安排在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仍想要致力於《公司法》的修法;趙式隆幫忙介紹朋友、協助舉辦公聽會,也邀請蔣萬安上他的廣播節目,談發展FinTech「監理沙盒機制」的重要性。

到了2022年5月,蔣萬安要選臺北市市長,希望趙式隆幫他擬新創政策。趙式隆一直以來秉持著「不碰政治」的底線,想要推辭,「可是我後來想一想,他這麼不熟一直來找我是不是很無助?他會很傷心。我突然想到一個方法,我想說如果幫忙他、我支持他,他選不上,我就算是沒碰政治了吧?於是我就開始幫他寫政策,他的產業與科技政策白皮書都是我寫的。」

蔣萬安選上市長後,趙式隆覺得應該跟自己沒什麼關係了,僅傳了一封簡訊恭喜他。有一天晚上,蔣萬安打電話約趙式隆吃飯,但是趙式隆當時在幫原民會、國發會、中企署做地方創生,隔天要搭飛機去台東便婉拒;在台東又接到蔣萬安的電話,「他說了一句很可怕的話,我就發現事情不對了,他說:『多晚我都等你』。」

趙式隆猜想,很可能是蔣萬安要找他加入小內閣,馬上致電學弟、妻子和父母,諮詢大家的意見。「結果大家都覺得我過得太爽了,應該振作一下。」與蔣萬安談妥後,趙式隆向董事會辭職,加入臺北市政府,瞬間自己也躍上報紙版面。

從創業到進入市政府工作,趙式隆的職涯有如一段奇幻旅程。他特別喜歡單字Serendipity,「它有一些很酷的翻譯,我最喜歡的其中一個翻譯是『意外發現珍奇(或稱心)事物的本領』。從今天的故事,我也想跟大家講我認為的本領是什麼,就是一句話,也是我的座右銘,送給大家──『保持好奇心,勇於嘗試』。」

 

在學時探索自我,摸索出行動的方向

臺大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第一位畢業生林羿成在大學期間善用校內資源,探索不同領域,尋求突破既有框架的可能性。

從醫學系的穩定選項,轉到不同領域的電機系,再進到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的未知探索,現為臺大電信工程學研究所學生的林羿成分享「模糊與清晰之間:在不確定中找到行動的方向」。

他分析傳統科系的現況,為學生們規劃好既定且清晰的未來路徑,似乎是多數人的道路。但他不願意就這樣照著這條路走,而是選修不同科系的課程、在不同領域間穿梭,將各領域的專業集結,積極尋求突破現有框架的可能性。

大學時期處在模糊狀態的林羿成,不斷地探索自我,捨去既定的單一軌道。他選擇在兩條軌道中自由切換,並善用校內資源,讓自己能夠嘗試和思索自己所喜歡的。「我們在許多領域的交會點,探索領域之間的模糊邊界,找到適合的方式。」期待透過分享,讓學生們不必過於焦慮於未來,而是享受探索的過程,終究會探尋到自己的路途。

目前就讀臺大翻譯碩士學位學程的徐若瑄認為,創新不是做一個跟別人完全不一樣的東西,而是從既有的東西裡創造出獨特的連結方式。

與臺大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一樣從零開始的徐若瑄,求學期間也踏入了新的開端,在看似無序與未知的探索中,逐步拼湊出自己獨特的學習藍圖。對他來說,TBD不僅是一個學位學程,更是一個重新定義學習的平台。在這裡,他擺脫單一科系的束縛,彈性且自由地探索自己所喜歡的。

徐若瑄將興趣與學涯結合,從最初對月經議題的關注,到後來轉向研究空中瑜伽。儘管學習路徑彎來彎去,「探索本來就要走很多彎路,在當下可能不知道未來會怎麼發展,但當我回頭看才發現,其實是有它的道理,而這也完美貫穿了我的學習歷程。」

現正就讀臺大翻譯碩士學位學程的徐若瑄分享:「我覺得在TBD學到的東西是可以帶著走的,它讓我對很多事情感到好奇,進而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學習。」在資訊爆炸的世代,希望學生們也能將碎片化的知識整合起來,並創造出新的價值,累積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姜宗佑畢業後成立歸途健康工作室,現在除了是一位物理治療師,也在臺大開設「看電影學愛情」課程,吸引破千人搶修。

畢業於臺大物理治療系的姜宗佑,起初依循正軌成為一位傳統的物理治療師,但在工作半年後就興起辭職的念頭,決定創業。姜宗佑成立「歸途健康工作室」,不同於一般的復健診所,而是提供個人化的復健服務,也因大學修習創創學程,讓他學以致用展開創業生涯。他期待透過深入的評估及更全面的治療,幫助他人解決疼痛問題,讓復健不再只是暫時脫離疼痛,而是追根究底的釐清疼痛感。

他分享時提到,很多人會問該決定走人多還是人少的路?對他來說,其實更應該在現實與理想中尋找平衡點。「該跨什麼領域?該創什麼業?你要去思考,什麼人會為你的技能付錢?社會有什麼難題?」期許學生們探索不同的可能性,敢於嘗試,勇於創新,將能在自己的領域創造出獨特的價值。

陳佑瑄(左)從《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一書中獲得啟發,目前在D-School「設計你的人生」課程擔任負責人。

在D-School「設計你的人生」課程擔任負責人、目前也是臺大創意創業學程活動企劃經理的陳佑瑄,以「在D設計我的人生」為題,道出他求學到探索自我的點滴。

在升學階段,陳佑瑄只知道好好讀書就對了,但在大學考試後的結果,讓他體悟到人生不是只有好好讀書。他在大學期間嘗試數種工作,不管是藝術家、藝術行政、地方創生等,總是無法持續下去,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因緣際會下接觸了《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Designing Your Life)這本書,領悟到人生是可以被設計出來的。他將設計思考做為工具,反思過去的經驗,並透過釐清、彙整與分析,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也提升對自我認知的能力。

「透過設計人生,試著走出了我的新手村。現在我的人生來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我很知道我自己是誰、我想做什麼、為什麼在這裡、為什麼要行動。」陳佑瑄說,人生沒有標準答案,重要的是要學會設計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動地等待機會,並鼓勵台下的學生們開啟不同的人生觀。

 

高中生、創業者都來了,互動遊戲中更認識D-School

D-Night吸引超過250人參加,講者們幽默風趣,逗笑台下的聽眾。

這次D-Night吸引超過250人參加,參與者來自校內外師生、創業者和高中生等。不論是探索中的尋路人,還是準備大展身手的行動派,這個夜晚參加者滿載而歸,從這些真實故事中獲得力量與啟發,一起享受充滿靈感和歡樂的夜晚。

鴻海科技集團前副總裁、臺大領導學程兼任教授呂芳銘聽完短講後,真摯地握著劉建成的手,直說:「我也創過業。」令劉建成印象深刻。另外,領導學程有一個6年未使用的LINE群組,在學長幫忙轉發報名連結揪團下,許多學長姐也回校參加D-Night。

D-Staff 林志泉曾到新北市立北大高中演講介紹D-School,當天北大高中的學生也來參加D-Night。活動後收到來自高中生的回饋:「雖然這個講座的目標客群應該在大學生,但其實我一個高一學生去聽也得到了一些收穫。」

「今天是這週最冷的一天,看到參與的人主動前來,氛圍很好。臺北市政府資訊局局長趙式隆演講時,大家席地而坐地聽,沒有長官或師生分階級的感覺。」國科會FITI創新創業激勵計畫的承辦人Phoebe說,觀摩D-Night發現國科會計畫很適合媒合學校人才,目前「2025年度第一梯次 FITI新創團隊徵選」已開跑,希望資通訊、生物、醫學、理工等領域的學研創業需求者能來投件,獲選者將獲得傑出創業團隊100萬元的第一桶種子資金,有機會開啟創業之路。

D-Night引進時下流行的拍貼機,吸引老師、學生參與現場小遊戲,取得兌換券後合照。

臺科大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碩二的學生Charlie Chao曾參加D-School舉辦的活動,本身也對創業有興趣。他在D-Night中認識TBD創作獨立音樂的學生,覺得D-School人才濟濟,也想了解學程學生未來的出路。

D-Night除了舉辦像新創產業的短講Pitch,還引進時下流行的拍貼機,參與者挑戰D-School官方LINE遊戲答題或D-Night Discovery英語活動,就能獲得拍貼兌換券。活動尾聲,在交流與樂聲中,參與者歡喜領取D-School 2025年手工綁繩年曆賦歸。

Tel : +886 2 3366 1869
Address : 100047臺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8號卓越研究大樓409室
Room 409, Building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No.18, Siyuan St, Zhongzheng Dist, Taipei City 100047,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