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5314
食物設計與社會創新
核心能力
台灣自2002年加入WTO後,正式廢止啤酒專賣制度,市面上開始出現小型本土啤酒廠,標榜台灣在地方風土的精釀啤酒(craft beer)風潮漸起,在銷量日漸下滑的啤酒市場中逆勢成長。台灣雖然沒有生產大麥、酵母、啤酒花等釀造啤酒所需的基礎原料,但因著釀酒師使用在地作物創造不同風味,本土農業生產者也逐步接合進精釀啤酒的生產網絡。台灣的精釀啤酒產業也從「在這個地方生產」開始有了「這個地方的味道」(taste of place)。
只是,這味道多樣又苦澀。
台灣精釀啤酒常用的本地作物分別是水果、茶葉、香料,水果香氣記憶點鮮明,茶葉有是少數建立「產地標章」(geographical indication)的農產品,而部落飲食常見的馬告、刺蔥也為啤酒增添特有風味。在這門課,透過到部落走讀,我們將認識當部落原有的釀酒文化因公賣制度中斷,台灣社會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只有嗜酒卻不解緣由時,以馬告、刺蔥、紅藜等部落作物來生產地方感的精釀啤酒,承載了哪些矛盾、兩難與可能?
G1:余睿祥 莊宇辰 戴佑珍 籃予彤
拓展酒標功能,透過撕掉標籤的活動設計
溝通不同類型的污名議題
G2:林家漢 林聖謀 謝恩慈 謝惠婷
把部落的走讀見聞與複雜角色,濃縮為劇本殺形式
在遊戲中增進玩家對議題認識
G3:王芷筠 林宇晨 許祐嘉 蕭琮嬿
重新設計部落參訪的伴手禮購買環節
透過「看得到喝不到」的酒,溝通複雜的土地議題
G4:李昇峰 李若慈 黃幃琳 黃胤怡
將部落的食物地景設計成桌巾
融入點餐環節,為美味增添文化知識的設計
授課教師
創新設計學院 黃書緯
授課教師
社會學系 簡妤儒
課程助教
建築與城鄉所 高彤
課程助教
人類學系 劉亦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