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大校訊1642期
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以及創新設計學院,近日分別以「攜手.雲林 – 特色農業產區 深耕產業鍊結」以及「月經:理論、思潮與行動」2項,獲得第六屆《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中「產業共創組」與「永續課程組」的楷模獎。
獲獎團隊出席2025年4月8日的頒獎典禮。「產業共創組」中獲獎的「攜手.雲林 – 特色農業產區 深耕產業鍊結」是臺大生農學院團隊以雲林校區為基地,強化農畜及植物疫病監控防疫系統,培訓植物醫師及經濟動物醫師人力,推動可信賴的農產品標章與食安溯源機制,系統性推廣食農教育解決當地農業問題。秉持「學術下鄉」精神深耕雲林,以「技術落地」原則提供在地多場技術諮詢講習以及近萬件的動植物醫學診斷服務,並協助農產品加值行銷達到「產業轉型」目標,致力打造從產地到餐桌的完整產業鏈輔導體系。從產地的生產輔導開始,與地方團體形成緊密的夥伴關係,藉由團隊的努力,深入農會、社區、學校及農企業向下扎根。
代表受獎的臺大副校長丁詩同表示,臺大深耕USR長年不落人後,無畏距離與時間成本,始終以真正的行動來落實社會責任。像是此次獲獎的雲林團隊,師生們經常得一大早出發、長途奔波,一趟行程常常花上一整天,但仍持續蹲點在地,「哪裡需要人,臺大服務到哪才有意義。」雖然辛苦,但內心充滿踏實。而透過這樣的計劃,學生不僅能提早接觸真實職場,準備好投入農產業的本職學能與信心,更能在過程中發現自己的所學與專業能夠真實幫助到農民與產業,這樣的成長與體會,是再多經費與計畫也難以換得的。
另外,「永續課程組」中獲獎的「月經:理論、思潮與行動」由黃韻如教授開設的「月經:理論、思潮與行動」通識課,是亞洲高教首個以「月經」為主題的跨領域課程,內容涵蓋醫學、生物、法律、文化、性別與社經等面向,每學期吸引上千名學生選修。課程與非營利組織「小紅帽」、「愛女孩」以及「棉樂悅事」合作,結合教育與社會實踐,深化學生對真實場域的理解,並鼓勵學生以行動回應社會議題,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性別平等」,使性別平權的意識逐漸在校內紮根。
代表受獎的臺大醫學院教授黃韻如表示,月經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生理現象,可以很有趣,也很有學術乘載力,更是可以跨領域。課程3年來的努力,讓月經議題在臺大校園內「長出生命」。「我相信月經課如果沒有臺大,是開不成的。我更相信,也只有臺大能讓月經課如此豐富!」
此次獲獎肯定臺大在大學社會責任 (USR) 的長期投入與實踐成果。未來,我們也將透過深厚的教育與科研實力,持續與社會對話、強化在地連結,發揮大學的公共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