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2 – NTU D-School https://dschool.ntu.edu.tw D School Mon, 17 Jun 2024 07:04:24 +0000 zh-TW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7.12 https://dschool.ntu.edu.tw/wp-content/uploads/2021/05/cropped-logo-512-32x32.png 109-2 – NTU D-School https://dschool.ntu.edu.tw 32 32 社會設計導論 https://dschool.ntu.edu.tw/courses/__trashed-2/ Sat, 15 Jun 2024 12:49:50 +0000 https://dschool.ntu.edu.tw/?post_type=courses&p=11473 課程介紹

如果說,所謂「社會設計」(social design),指的是「一種設計實踐,其主要動機是促進社會內部積極的社會變革」,那2015年的「台北設計城市展」是社會設計這概念進入台灣社會民眾視野的關鍵時刻。自此以降,以社會設計為名的行動、倡議、策展遍地開花,不一而足,但這些活動也揭示了一個重要理念從發想到落地,是一個漫長的社會溝通的過程。就概念上來說,社會溝通至少包含三個要素:首先是讓大家相互了解現在這個議題是如何演進產生的,接著是共同描繪未來的願景,最後是一起把現狀與未來給連起來,討論現狀可以透過什麼路徑來達到理想的未來。但實務工作上,這些理念即使立意良善,仍需要藉著「技術物件」(technical objects)發揮拉攏與位移的作用,以改變行動者的日常實踐,否則往往會落入失敗。

這門課程會在人、物、境的架構下,開展以下四個主題:

主題一,「穿過你的物件的我的手」。我們將以物件為起點,討論如何理解物件的社會意義?生產物件的組織又是如何運作?設計師近年為何又如何從物件背後現身?我們希望能在這階段讓同學在個人、物件、社會、環境之間能建立一個社會關係性的思考方式。

主題二,「休士頓,我們遇到問題!」。常見對設計的社會學式批判總是從消費與勞動入手,但其實設計領域的自我批判可一點都沒少過,我們將討論其中幾個關鍵的設計反思,包括:責任設計、參與設計、批判設計,並且搭配相關研究將設計方法與社會學研究連結在一起。

主題三,「讓事情發生」。雖然這門課不強調行動,但總是要知道行動前需要作哪些準備,所以我們將順著常見的社會設計方法,問題界定、技術創新、組織人群,討論內在的政治張力、行動兩難,甚至「人本設計」的盲點。

主題四,「社計就是再設計」。從主題三開始的最後一個月是我們的密集工作月。我們會讓同學以「淨零轉型」為議題,分組進行設計研究,重新設計淨零政策的社會溝通模式以開展研究反思(research through design),最後在創新設計學院期末D-Day進行成果發表。

課程目標

  • 了解社會與設計的相互關係。
  • 理解社會設計的內在兩難。
  • 建立自主學習分析方式。

本學期議題介紹

112-2的主題為「淨零轉型」(Net Zero Transition)。淨零(Net Zero)、負碳排(Carbon Negative)、碳中和(Carbon Neutral),以及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這些氣候行動的目標要能落實成為改變產業行為、民眾習慣的政策,一方面仰賴「社會強健性知識」(Socially robust knowledge)的建立,讓各領域專業人士參與社會溝通,賦予政策強健的知識基礎;另一方面也應採取「行動取向的制度主義」(actor-centered institutionalism),循序漸進設計出人民容易遵守的規定。但是,瞧,這前述這短短的150字多麼夾槓費解,讓人難以望文生義,更別說採取行動。

是以,這門課將「淨零轉型」視為一種社會溝通的社會設計過程。我們希望能打開設計的黑盒子,了解設計過程中相關行動者(包括設計師、研究者、使用者,甚至非人物種)的互動如何讓設計有了不同的樣貌?不同的行動者又如何反省溝通方式的不足之處?可能的行動策略又會是如何?

課程講者

王欣翮—藝術、策展與社會溝通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藝術史與考古學系碩士 / 自由工作者

在這個美術館並非民眾假日休閒首選,甚至展覽主題還是小眾中的小眾的臺灣美術史的現況下,如何透過找到作品、創作者故事與民眾的情感共通點,讓民眾願意踏入美術館?過去曾在MoNTUE北師美術館擔任行銷專員的欣翮帶來操刀「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與「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兩檔展覽社群與媒體行銷的社會溝通經驗。

鄭宇婷—Once Upon a Future 未來未來

荷蘭安荷芬互動設計博士 / 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系助理教授

相較於解決問題的設計,推測設計是一個透過設計未來物件提出問題的設計領域。現任職於臺灣科技大學的宇婷,用不同的推測設計案例,它可能是將棺材燃燒後的電池、可以視覺化夢境的機器、一個機車改造服務的提案,介紹在未來想像下設計物件的可能性。並透過Design Fiction的卡牌,從推測設計的視角打開同學對碳存摺的想像。

課程成果


碳大錢

不可以社設!—藍O岑、賴O原、王O安、王O峻

在消費逐步電子化的時代,錢包在未來很可能被淘汰。然而我們想挑戰對錢包使用的傳統想像:讓原先是工具導向的錢包,變身為反映你消費習慣的載體。在實體錢包和虛擬支付仍並存的現在,碳大錢作為實驗性、批判性的設計物,同時滿足實體與虛擬消費需求。在盡量不改變既有消費方式的前提下,我們著重在賦予錢包視覺刺激,讓生活中隱藏的碳排顯影,以柔性的設計喚起個人與碳實有緊密聯繫的意識。


個人到集體的永續行動:互動裝置原型展示

CCJM—楊O妮、林O詠、楊O綺、蕭O蓁

在淨零碳排政策下,地方政府不斷以碳存摺與大眾溝通「交通減碳」議題,但是這樣的溝通一直難以喚起大眾的減碳意識。因此,我們希望透過設計互動式裝置,將個人行動集體化,除了建立個人永續的成就感,也轉化成社會資本,並帶動民眾思考永續交通的未來想像。我們利用本來就有的交通卡,民眾搭乘交通工具時會產生綠色回饋,能夠透過「集體綠動」捐款給NPO。從個人搭乘大眾運輸的行為改變,能夠跟大家一起促成更大的提案,推動吸引青年族群對永續的關注,為世界轉換成有意義的行動。


Cari = carrefour + siri

早安—O立、蕭O翰、康O禾

將家庭主婦及有自煮需求者列為主要客群,連結他們的潛在需求(需要烹飪靈感及有趣的購物體驗),設計一款AI商品櫥窗,能與消費者互動,根據消費者需求及數據(如天氣資訊、健康新知)提供烹飪建議,並給予商品購買指南,讓店面不僅是提供商品的空間,也能滿足消費者的隱性需求。


省碳寶貝 Carbon go!

芯品榆松—邱O蓉、吳O松、謝O鍹、李O恩

減碳於你而言是無聊、繁雜、備感情緒勒索的口號嗎?Carbon Go希望可以延續Pokemon Go 探索世界、發現有趣內容、組織現實世界、創建共有羈絆的使命,將減碳遊戲化,進而融入日常消費,成為人們可以無痛執行且具有娛樂效果的習慣。


一起吃飽做環保——台大低碳飲食試辦計畫

嗨—賴O靖、洪O淵、葉O菁、黃O晴

本設計以台大學生作為主要使用者,透過飲食讓碳排概念深入學生生活,透過遊戲機制觸動學生情緒,讓遙遠且抽象的「碳排」概念變得「可見」且「有感」。執行上會統合台大學校的永續辦公室的制度制定、學生會永續執行組的人力、與台大合作社的經費支持,透過餐食空間的重新打造(菜單、商品/貨價碳排標示)與寓教於樂APP遊戲,結合遊戲獎勵與合作社商品減價作為誘因,希望提升學生進行低碳飲食的誘因。

修課心得

作為一個社會系學生,我們經常自嘲或反思的就是「提出了深刻的社會問題卻無力解決」。提供「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是我認為社會設計帶給我的最大收穫。

設計除了常和藝術被聯想在一起,在我心目中也和資本主義息息相關。前年我在 D-School 上了設計思考,當時我認為,這就是一套開發商業產品的方法。設計和資本主義的綁定,也一直延續到我之後的新創設計公司的實習經驗,我沒辦法從發現新市場,或甚至是創造新的物質慾望,藉以開發產品、讓產品大賣的這整個過程中得到成就感,我無法裝作看不到資本主義怎麼創造現代社會的各種問題,而心安理得去利用這個遊戲規則。

但後來,我上了東升老師的都市社會學、進到打開台北實習,我開始看到(左右派?)光譜上的不同可能,如果對抗規則太困難,那有沒有什麼其他可以做的事,讓人們可以過得更好。而社會設計對我來說則是給了我比較明確的指引:如果設計的目的是讓這個社會更好,我們有哪些做法、需要考量些什麼?比起其他設計學科來說,確實像老師說的,社會設計不是方法,而是生活,我們透過社會科學的眼睛看到了問題所在,連結不同的物件與人群,試圖去創造一種新的生活可能。

(社會三 藍O岑)


如果分享「社會設計導論」這門課帶給我的最大收穫,就是發現:設計沒有離我這麼遠。設計不是設計師的事情,我也可以成為設計者。很喜歡書緯老師在最後一堂課提到的:「設計的本質是生活,有趣的生活才會有有趣的設計。」期待修完這堂課後,我能打開好奇心,戴上創意的眼鏡,在生活的各處將不同事物連結,做出發揮效應的設計,可能是發揮影響力,或是 sense making、problem solving。

另外一個就是,不再害怕淨零議題,開始看到它的重要,甚至產生了一點興趣。過去我認為「環保議題很重要,但是跟我沒有太大的關係」,簡單而言就是認同它的政治正確性,卻沒有付出行動與被牽連情緒。但是上完社會設計導論,親身與夥伴做出碳存摺提案後,發覺淨零其實沒有離我這麼遠。

(創新三 李O恩)

在做期末報告的期間,我感受到了要促使個人的永續行動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政府與企業其實都有誘因做永續行動,先不論有無成效,或是否是「漂綠」,至少目前都有機制制約這兩方,促使他們做出永續行動。然而,針對個人,似乎只能是情感召喚,但成效一直以來都不太好。思考如何和社會溝通之前,必須先思考為何現在難以做這類的社會溝通。永續對於個人來說,是高大也遙不可及的議題,過去其他如司法改革、性別等議題,都是針對政府倡議,希望自己所處的社會能有更好的制度,只要政府改革了制度,就能看見成效。但永續的成效又離個人更遠,它是為了促進整個生態系統的永續發展,更加讓人難以感受到成效,我覺得這是永續社會溝通的一大痛點。因此,經過這學期的思考,社會溝通對我來說是首先需「召喚」某些情感,必須思考這個議題如何引起大眾認為與自身相關,才能成功達成社會溝通的目標,即改變某些個人行為或引起關注。

這堂課帶給我更多的是思維上的轉變,如何用設計來達成社會溝通,比起只有不斷的行銷議題,我覺得更省時省力。然而,挖掘社會溝通真正的痛點才是困難的部分,因此這堂課程只是開始,離開課堂後,有更龐大的社會觀察與溝通需要投入。

(政治三 楊O妮)

照片

]]>
進階領導專題(二) https://dschool.ntu.edu.tw/courses/prog5163/ Wed, 17 Mar 2021 12:14:52 +0000 http://dschool.ntu.edu.tw/courses/prog5163/ 進階領導專題為領導學程的必修課程,透過小組專案實作,讓學生在推動專案的過程中學習問題解決與團隊合作,並期待學生領會在團隊中「領導」與「被領導」同等重要的核心概念。 課程運用助教會議、專案分享及老師諮詢等機制進行。助教會議協助學生處理團隊中的合作與衝突問題;專案分享促使學生學會給予回饋與建議;老師諮詢讓學生練習向上管理,在提問時組織架構以蒐集後續行動方案的有效建議。課程設計培養學生能以開放的心胸接受回饋並反思自我,即使面對挑戰仍可精進不懈。

]]>
典範企業運作思維 https://dschool.ntu.edu.tw/courses/prog5173/ Wed, 17 Mar 2021 12:14:52 +0000 http://dschool.ntu.edu.tw/courses/prog5173/ 本課程係為探討當今國內外典範企業的運作思維,著重其經營策略的規劃與布局、創新與轉型、企業價值觀的塑造與文化傳承、經理人專業能力的養成和領導力的培育、關鍵流程運作、和公司治理的課程。課程將以課堂講授以及小組個案討論的方式進行,並邀請多位國內外企業的總經理或高階主管就不同產業(IT、諮詢顧問、金融服務、創業投資、科技研發和製造、零售業等)的特性,分享跨領域的多元知識和實務經驗。俾使學生得以廣泛的吸收現代不同產業的特色和企業運作的精髓,學習標竿企業領導者的智慧,從而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規劃自己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和培養未來工作上所需要的核心競爭能力。

]]>
解決問題理論與實務 https://dschool.ntu.edu.tw/courses/prog5198/ Wed, 17 Mar 2021 12:14:52 +0000 http://dschool.ntu.edu.tw/courses/prog5198/ 解決複雜問題(complex problem solving)為創新與持續成長之核心能力之一,也是21世紀最重要的整合性職能技術之一。不論在任何專業領域,具備解決複雜問題能力,就掌握推動與貢獻該領域成長的必要條件之一。本課程目的,在於建立學生解決問題相關的正確觀念,奠定良好之長期在工作學業環境中,持續成長此項能力的基礎。

]]>
公民教育概論與實踐 https://dschool.ntu.edu.tw/courses/prog5230/ Wed, 17 Mar 2021 12:14:52 +0000 http://dschool.ntu.edu.tw/courses/prog5230/ 我們希望學生能在課程中關注社會不同角落,透過多元包容的韌性以及務實前瞻的視野,培養公民素養與社會實踐力,為此透過以下三個方式來達到課程目標:
■理論與知識傳授:用設計思考的邏輯,剖析議題是如何形成,從同理開始探索議題的成因,從行動中了解議題的現況。
■專案執行與規劃能力:針對課程選定之族群(例如:偏鄉、移工、新二代、身心障礙者等),學生進到相關場域,用不同方法同理議題族群處境,定義出關鍵問題,並從迭代中發展團隊的下一步行動,培養解決問題及從行動中修正的能力。
■專業領域Mentor輔導:課程跳脫以往單向講課模式, 建立Mentor機制。邀請專業領域的導師,在學生專案建立、執行、場域實習的過程中,回饋給予建議,規劃未來方向,進行雙向互動與深度交流。

]]>
創新服務商業模式設計 https://dschool.ntu.edu.tw/courses/prog5243/ Wed, 17 Mar 2021 12:14:52 +0000 http://dschool.ntu.edu.tw/courses/prog5243/ 試圖將商業運作的管理知識,從過去純粹的課堂講授與個案討論之外,嘗試進一步以情境模擬與任務體驗的方式,訓練學生將「知識轉為能力」。因此,課程內容將採取循序漸進,層次漸增的方式進行創新設計,將重要管理概念透過圖像、個案、遊戲與任務方式,由教師協同學生採跨領域團隊合作方式共創、共教與共學,期能開展商管教育的新模式。

]]>
創業專題研究與討論 https://dschool.ntu.edu.tw/courses/prog5244/ Wed, 17 Mar 2021 12:14:52 +0000 http://dschool.ntu.edu.tw/courses/prog5244/ 特別為已經準備好或是正在實戰創業的學生提供的優質好課,第一堂課上台報告具體學習計畫,並只有招收校內有成立公司創業、本人為發明專利發明人或所有權人、打算創業實施該申請中/已核准之專利者或是正在參加校內外舉行的創業比賽者,也可自行提出一個具體實際正在發生的真實創業相關案例。課程針對每一個創業專案而有不同的輔導機制,從各個面向指導,讓創業團隊少走錯誤的決策。

]]>
國際青年創業專案 https://dschool.ntu.edu.tw/courses/prog5208/ Wed, 17 Mar 2021 12:14:52 +0000 http://dschool.ntu.edu.tw/courses/prog5208/ 與時代基金會「國際青年創業領袖計畫(Young Entrepreneurs of the Future – YEF)」合作的方式,將具有不同專業背景的同學組合成一團隊,使其擁有誠信、正直、創業興業精神、國際視野、全球競爭力、與時俱進的學習、團隊合作、同理心、責任感等領袖人才特質。修課同學必須需報名參加YEF,並獲得第一階段入選的資格始可修習本課程。 課程目標為社會培育未來的人才,課程將與時代基金會共同合作執行國際青年創業計畫,藉由理論與實作的訓練:團隊合作、企業業師指導、創業競賽、研討會及口試等系列活動,培育年輕人主動積極、創新、興業精神、以及團隊合作能力。

]]>
組織運作導論 https://dschool.ntu.edu.tw/courses/prog5103/ Wed, 17 Mar 2021 12:14:52 +0000 http://dschool.ntu.edu.tw/courses/prog5103/ 透過人群互動及團體運作機制(Group Dynamic)的基本觀念,討論團體內成員的溝通、彼此調適、衝突、問題解決、團體決策等行為。每堂課都會有一節課的時間透過不同的模擬遊戲和發想,實際讓學生融入組織運作所需要之思維和策略觀點。模擬遊戲後讓學生們進行討論和反思,討論遊戲中如何和實際組織運作時做連結。最後教授會將遊戲中含有的組織運作之機制和理論帶給大家。課中有大量的互動和思考,促進學生們培養批判性思考和學習衝突解決等問題。

]]>
進階領導專題(一) https://dschool.ntu.edu.tw/courses/prog5097/ Wed, 17 Mar 2021 12:14:52 +0000 http://dschool.ntu.edu.tw/courses/prog5097/ 進階領導專題為領導學程的必修課程,透過小組專案實作,讓學生在推動專案的過程中學習問題解決與團隊合作,並期待學生領會在團隊中「領導」與「被領導」同等重要的核心概念。 課程運用助教會議、專案分享及老師諮詢等機制進行。助教會議協助學生處理團隊中的合作與衝突問題;專案分享促使學生學會給予回饋與建議;老師諮詢讓學生練習向上管理,在提問時組織架構以蒐集後續行動方案的有效建議。課程設計培養學生能以開放的心胸接受回饋並反思自我,即使面對挑戰仍可精進不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