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U D-School https://dschool.ntu.edu.tw D School Tue, 08 Jul 2025 05:48:26 +0000 zh-TW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7.12 https://dschool.ntu.edu.tw/wp-content/uploads/2021/05/cropped-logo-512-32x32.png NTU D-School https://dschool.ntu.edu.tw 32 32 新型態創新創業說明會 | Introducing NTU’s New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Model https://dschool.ntu.edu.tw/ntucep18/ Tue, 08 Jul 2025 05:48:26 +0000 https://dschool.ntu.edu.tw/?p=12654 本校將舉辦說明會,針對新型態創新創業規劃進行說明。內容包括:台大創意創業學程將進行 114 學年度第二階段招生,具體徵求具備「可規模化商業機會與技術」之學生團隊,並預計於 115 學年度全面推行。同時也將說明後端與台大校友創投資源的整合規劃。說明會將採實體與線上同步進行,歡迎全校師生踴躍參加。

時間:2025 年 7 月 16 日(三)14:00-15:00
地點:台大博理館 101 室
線上直播連結:https://ntucep.pse.is/cep18

聯絡⼈:創意創業學程 蔡宜琳、陳佑瑄
聯絡電話: 3366-1869 #5
聯絡 Email: ntucep@ntu.edu.tw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will host a briefing session to introduce a new model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 session will cover the upcoming second-round recruitment for the NTU Creativity and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 for the 2025 academic year, focusing on student teams with scalabl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and technologies. Full implementation is planned for the 2026 academic year. The session will also outline plans to connect teams with NTU Ventures. The event will be held in a hybrid format (in-person and online), and all NTU students and faculty are welcome to attend.

Date: Wednesday, July 16, 2025
Time: 14:00–15:00
Venue: Room 101, Barry Lam Hall, NTU
Online live stream:https://ntucep.pse.is/cep18

Contact Persons: Yi-Lin Tsai, Yu-Hsuan Chen
Phone: 3366-1869 ext. 5
Email: ntucep@ntu.edu.tw

CEP18th

]]>
【徵才】創新設計學院領導學分學程專任助理 1 名,全職 https://dschool.ntu.edu.tw/leadership_assistant_2025/ Wed, 02 Jul 2025 08:49:40 +0000 https://dschool.ntu.edu.tw/?p=12650 【我們要找的人】
創新設計學院領導學分學程專任助理, 1 名

【工作會做什麼】
1. 處理各項校內行政事宜(排課、報帳、公文等)
2. 與授課教師討論課程進行方向
3. 課程助教培訓、聘僱與管理
4. 學程活動規劃與執行
5. 計畫書與報告撰寫
6. 帳務核銷與經費控管
7. 會議事項規劃、聯繫
8. 掌握學生狀況,依需求連結相關資源
9. 主管交辦事項或與職務相關之工作

【能力與特質】
1. 具學士級學歷,不限科系
2. 熟悉電腦文書處理、雲端作業(Word, Excel, Power Point, Outlook, Google Drive等)必備
3. 當責、有持續優化精神且能規劃流程與執行
4. 願意進行團隊合作、勇於溝通、能換位思考
5. 對於新事物學習力強並能獨立作業

【會更加分的能力】
1. 高等教育實踐研究或創新教學有興趣者
2. 數據分析與視覺化呈現
3. 社群文案撰寫
4. 擅長繪圖影片軟體(Adobe AI,PS等)
5. 英文溝通能力

【如何應徵】
採「先到先審」機制,看到這篇就可以立刻投履歷囉!徵到為止。
1.收件時間:即日起至7/25(五)17:00,先到先審。
2.面試通知:於投寄履歷2星期內,如通過第一階段審查者,將以郵件方式通知面試時間;未通過第一階段審查者,恕不另行通知。

【應徵必答問題】
請描述一個過去在工作中符合「有持續優化精神且能規劃流程與執行」的經驗。
*回答內容限一頁以內,形式不拘,投遞職缺時與履歷一併繳交,未附上問題回答者視為申請資料不完整,將不審查其履歷。

【信件內容】請具備:
1.收件地址: ntudschoolhr@gmail.com(104不收件)
2.信件主旨:「應徵領導學分學程專任助理—OOO (您的姓名)」
3.信件內容:
(1)須包含履歷、問題回答。
(2)您的聯絡電話(手機)。
(3)可附加有利資料:如工作經驗、活動企劃紀錄、作品集等。

【薪資待遇】
基本薪資比照國立臺灣大學計畫專任研究助理支給參考表,含勞健保,年終獎金1.5個月。

【上班起始日期】
2025/08/01,可議

【認識我們】
臺大領導學分學程創立於2008年,鑒於大學教育長期以來以專業知識之傳授為主,欠缺有系統地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與領導服務的能力,學程致力於培養學生領導思維、溝通協調與團隊互助能力。期盼學生在了解自我潛能、探索未來的學習過程中,也著眼於生活中需要改變的現象、關注多元議題,並秉持著謙遜、利他的理念,以團隊合作的方式實踐社會服務。
我們相信,真正的領導始於自我認識,也來自對他人與社會的關懷。我們期許學生秉持謙遜與利他的態度,帶著行動力關注多元議題,並透過合作實踐社會服務。領導不是一種頭銜,而是一場與人同行、與社會共創的旅程。

【更多認識我們】
領導學程網站:https://leadership.ntu.edu.tw/
領導學程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NTULeadershipProgram/
領導學程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ntu_leadership

🎯 我們在找你!
👋 有問題想問?歡迎來信聊聊,我們很期待認識你!
如有相關問題,請來信 ntudschoolhr@gmail.com ,主旨「有關領導學分學程專任助理問題…」。
🔐 所有收集的資料僅作招募用途,並會嚴格保密後銷毀。

]]>
2025創新設計學院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學者成果展覽:袁千雯老師 https://dschool.ntu.edu.tw/2025_tbd_tina/ Wed, 18 Jun 2025 16:46:10 +0000 https://dschool.ntu.edu.tw/?p=12641

]]>
D-School 2025.6.19 演講資訊 | 創新領域線上講座 https://dschool.ntu.edu.tw/d-school-2025-6-19-%e6%bc%94%e8%ac%9b%e8%b3%87%e8%a8%8a-%e5%89%b5%e6%96%b0%e9%a0%98%e5%9f%9f%e7%b7%9a%e4%b8%8a%e8%ac%9b%e5%ba%a7/ Wed, 18 Jun 2025 07:27:17 +0000 https://dschool.ntu.edu.tw/?p=12636

| 演講資訊 |

時間:2025/6/19(四)上午9:00-9:40
線上講座連結:
https://meet.google.com/oqh-gphp-ftx

 

主題:
The metaphysics of Generative Art 探索生成藝術的形而上

講題內容:
在科技高速發展、AI無所不在的當代,生成藝術(Generative Art)不僅是視覺形式上的革新,更已成為科技與哲學交匯的創作場域。本講座聚焦在講者於 Art Blocks 平台發表的生成式藝術創作《Metaphysics》,透過東西方思想與生成美學的交融,探索藝術中那股不可見卻可感的形而上力量——東方哲學中的「氣」

「氣」是一種流動的生命能量,無形而有勢,存在於山水畫、書法與太極的律動之中。《Metaphysics》透過有機旋轉、變形與演算法驅動的動態生成,如太極「雲手」般的節奏與循環,試圖捕捉那種無法言說卻能經驗的生命狀態。當演算法自主生成圖像與運動,我們是否也能在觀看中感受到一股不可測卻真實的「氣」?

《Metaphysics》不僅是一場視覺實驗,更是一個對「靈光是否能在生成藝術中重構」的提問。觀眾不只是觀看圖像,而是在數學秩序與混沌共舞的流動中,感知某種難以命名卻能觸動心靈的活力——這正是創作者追尋的當代表現性與精神性的交會點。


主講者介紹:
林經堯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與新媒體藝術研究所,並獲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博士學位,長期深耕生成藝術、聲音設計與跨領域創作。現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聲響科技研究所助理教授,曾任臺灣聲響實驗室總監。本講座將結合作品解析、創作經驗與哲學思辨,邀請觀眾一同進入一場由演算法引動的「形而上實驗」。

]]>
【徵才】國立臺灣大學創新設計學院徵聘教師,1名 https://dschool.ntu.edu.tw/jd0528/ Wed, 28 May 2025 09:32:50 +0000 https://dschool.ntu.edu.tw/?p=12585 創新設計學院誠徵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相關領域具教學熱忱及優秀研究績效之專案教師(包含教授級、副教授級、助理教授級),1名。預計起聘日期為114年8月1日(含)以後。起聘職級以校方規定《國立臺灣大學校務基金進用教學人員及研究人員實施要點》辦理。

⼀、應徵資格

  • 具國、內外博⼠學位,且具備創新教育、跨領域設計相關研究背景者為優先考量。
  • 具國際交流與國際合作經驗、產業經驗尤佳。

二、研究專長

  • 科技藝術創新設計、研究與應用。
  • 創新跨域教學及生成式AI教育設計研究及實務。
  • 其他相關領域。

三、申請資料(請以雲端資料方式上傳繳件,須編序號,開啟權限)

  1. 申請信(含未來教學研究計畫及教學方向)。
  2. 個人履歷表(含詳細之學經歷及起訖年月)、身分證正反面影本。
  3. 最高學歷畢業證書影本、在學期間成績單。

   (持國外學歷者,附向原就讀學校查證往來信函 2 件:去函影本 1 件,回函正本 1 件;或即將取得博士學位之權責單位開立之證明文件正本)

  1. 任職機關權責單位開具之現職或前職經歷證明文件(國外經歷證明須正本)。
  2. 個人完整著作目錄列表 (APA、出版年/月)。
  3. 5年內代表著作(一份)及7年內參考著作(至多三份) (以預計起聘114年8月1日往前推算)。
  4. 3~4位推薦人列表(包含推薦人姓名、職級、現職單位、聯絡方式-電子信箱與電話)。

四、徵聘方式

 請於114年6月12日(四)17:00將申請資料電子檔寄送至承辦人周小姐:

  • E-mail:ntudschoolhr@gmail.com
  • 信件主旨:應徵創新設計學院-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專案教師-(姓名)
  • 檔案說明:檔案請上傳雲端空間,寄送該檔案的連結,並開啟權限。

若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 ntudschoolhr@gmail.com


JOB ANNOUNCEMENT

The College of Design and Innovation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is seeking applications for multiple full-time faculty positions as Non-Tenure-Track Professor, Project Associate Professor, or Project Assistant Professor within the Transdisciplinary Bachelor’s Degree Program. The earliest possible appointment date will be August 1, 2025.

Eligibility: A Ph.D. from an accredited institution is mandatory. Candidates specializing in 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design are strongly encouraged to apply. Experience in global communication or industry practice will be viewed favorably

Research Specializations:

  1. Techno-Art  innov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2. Innovative transdisciplinary teaching and generative AI-driven educational design research and practice
  3. Other related fields

 

Application Materials (to be submitted via cloud storage):

  1. Cover letter with a list of publications and a brief description of future teaching and research directions.
  2. Curriculum vitae (CV). Photocopy of front and back of ID card.
  3. Photocopy of the Ph.D. diploma (or an official letter from the awarding institution confirming the degree will be conferred) A photocopy of the highest academic degree certificate and complete transcripts for all semesters of study.
  4. Proof of current or previous employment issued by the relevant institution (original documents required for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These documents must meet the minimum qualifications for the rank applied for.
  5. A list of publications.(in APA format, including year and month of publication)
  6. Please submit your full-length academic publications or works from the past seven years, along with your doctoral dissertation or its draft, including all chapters. If the dissertation is not in Chinese or English, an English abstract is required.
  7. Please provide a list of 3-4 recommenders, including their names, positions, current organizations, email addresses and phone numbers.
  • Please submit your application materials electronically to Ms. Zhou via email (ntudschoolhr@gmail.com) by 17:00 on June 12, 2025. 
  • Subject line: Application for Faculty Position in NTU TBD– [Candidate’s Name].
  • Please upload your materials to a cloud storage service and provide a link with access permissions.
]]>
臺大特色課程系列報導 — 創新設計學院D-School如何培育跨域新世代? https://dschool.ntu.edu.tw/ntuenews1647-2/ Mon, 26 May 2025 20:35:27 +0000 https://dschool.ntu.edu.tw/?p=12609

📃 臺大校訊1647期

D-School是什麼?是一門門搶手的熱門課?是一個打破框架、鼓勵創新與創業的實驗場?還是一個充滿酷想法、多元背景師生互動激盪的社群?為了回應同學們對創新設計學院 (D-School) 的好奇,D-School於2025年5月6日舉辦第三屆「開箱D-School」活動,吸引近200位學生擠滿普通教學館103教室,共同開啟一場探索未來學習樣貌的旅程。

活動開場,教務長王泓仁透過影片致詞表示:「D-School就像臺大的奇花異草區,擁有多彩多姿的樣貌,也有許多熱情教學的老師。」他也鼓勵學生在D-School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勇敢嘗試跨域挑戰,開展不同的學習旅程。

創新教育中心主任袁千雯則詳細介紹D-School的架構,指出學院涵蓋4大核心學程與計畫: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 (TBD)、創意創業學分學程(創創)、領導學分學程、以及探索學習計畫,共開設7個領域專長課程。這些課程以設計思考為基礎,強調實作導向與真實議題導入,鼓勵學生培養多元視角與行動力。學院熱門課程如「設計你的人生」、「看電影學愛情」、「打造未來領袖」、「田野工作坊」等,都是同學間口耳相傳、搶修一空的學習亮點。

活動中,多位來自不同學程的學生與畢業生分享他們的學習歷程與轉變:

◾ 林芳如(第十四屆創創學程畢業生)談及如何從創業素人一路走到企業內部創新部門,協助優化流程,這段旅程讓她實現創業與職涯的雙重理想。
◾ 黃彥鈞(第十二屆領導學程學生、電機系畢業)表示,過去他關注的是技術,參加領導學程後則更關心「人」:部門主管如何聆聽與帶領、團隊如何協作,並在互助中提升團隊運作的效率。
◾ 彭菲(TBD第三屆學生,工管系雙主修)建議申請TBD時可請親友協助審閱申請書,模擬老師可能提出的問題。在TBD,她參與永續馬拉松專案,與來自不同背景的同學互動密切,師生關係也十分融洽。
◾ 楊祐維(TBD第二屆學生)則熱衷於互動設計與手作玩具,目前在D-School實作中心工讀。移地學習期間更前往新北市玩具銀行觀察玩具使用情況,結合興趣與社會觀察,實踐創新思維。

D-School副院長暨TBD主任張聖琳、創創學程主任簡睿哲、領導學程主任張豐丞,以及探索學習總探長黃韻如等師長們也親自到場,逐一介紹各學程特色與報名方式,並於Q&A時段與同學們熱烈互動。「開箱D-School」不僅是一場資訊說明會,更是一場跨世代、跨領域的啟動對話,讓學生們重新想像大學的可能性。這場活動讓跨域學習不再只是遙遠口號,而是一步步可實踐的行動歷程。D-School正邀請每一位對未來充滿好奇的同學,一起成為更接近理想樣貌的自己。

相關連結:創新設計學院官網創新設計學院FB

]]>
創新設計學院首次舉辦「D-Bridge」,搭建學生創新與產業界交流的橋梁 https://dschool.ntu.edu.tw/dbridge/ Sun, 11 May 2025 11:45:35 +0000 https://dschool.ntu.edu.tw/?p=12575

文:趙敏

學生有源源不絕的點子想落地,然而要如何被看見?2025年4月25日晚上,創新設計學院(D-School)首次舉辦「D-Bridge」,由學院精挑細選6組團隊,每組分享或pitch 8分鐘,並接受業界人士提問4分鐘。透過短講、餐敘,促成師生與企業界服務的經理人之間的深度交流。

創新設計學院創新長劉建成以「服務推廣是你創新管理的策略夥伴」打頭陣,分享設計思考如何幫助企業或機構找出真正的問題,對症下藥。例如,在醫院舉辦設計思考工作坊,打破開會的慣性,邀請真正的使用者提出意見;另也幫金融集團開設培訓「設計思考教練」的課程。

創新設計學院創新長劉建成擅長運用設計思考和深度訪談,幫助企業、NGO、醫院等組織找出真正的問題。

創意創業學程活動企劃經理、創新設計學院設計人生課程負責人、破框行動計畫協會共同創辦人陳佑瑄帶著現場聽眾體驗「設計你的人生」課程,請聽眾在便利貼上寫下對於「不惑」的定義。「我們希望大家從中思考我是誰、我想做什麼、我怎麼做,不要被年齡限制。」目前她在臺灣各地推廣設計人生,也前進馬來西亞交流,希望每個人不論幾歲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不惑」。

創新設計學院設計人生課程負責人陳佑瑄推廣「設計你的人生」已6年,在「D-Bridge」上,她特別帶領聽眾體驗此課程的流程,並祝福聽眾找到屬於自己的「不惑」。

擅長pitch的創創學程第17屆學生、Safii團隊負責人許庭恩以「女性安全誰守護?」和團隊開發一款軟體,使用者為獨居女性,運用此軟體的用戶可以形成互助網絡,透過視訊即時協助,或在需要時追蹤使用者的安全,建立多重保障。

創創學程第17屆學生、Safii團隊負責人許庭恩與團隊開發一款守護獨居女性安全的軟體,可避開較危險的路線、開啟假電話功能、與用戶建立互助網絡等多重保障功能。

以「想成為自己喜歡的模樣」為題的領導學程第14屆學生、撐傘者後盾團隊負責人邱文瑞,成立團隊的初衷是因為發現當重要他人成為一名年輕照顧者,課業、生活和人際關係的序位會被迫重新排列組合。邱文瑞看見年輕照顧者的需求,將目標族群定在22歲以下的年輕照顧者,透過講座、療癒工作坊和支持團體,為他們撐傘。

領導學程第14屆學生、撐傘者後盾團隊負責人邱文瑞(中)因親身接觸年輕照顧者,展開一系列聚焦於癌症年輕照顧者的關懷行動,獲得第六屆和泰公益夢想家公益實踐獎。

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雙主修森林系四年級學生蕭琬蓁致力推廣「打造臺灣的木構循環經濟」,開場時她先播一段森林的影片,讓聽眾靜心。她提到,林業不再只是初級資源產業,可轉型成結合氣候行動、材料創新與空間創新的跨域產業。為了實踐建築業減碳的理想,她曾到循環台灣基金會與台灣義築協會實習,了解不同利害關係人的需求;未來也期望到美國與歐洲拜訪木構循環產業鏈。

台灣永續發展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嘉沅聽完大受感動:「我在台東太麻里種了一座森林30年,我可以提供場地,我願意全力支持妳。」

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雙主修森林系四年級學生蕭琬蓁提出,將建築材料的生產與農林土地的碳循環管理連結,是達到建築業減碳的關鍵。

「臺大航海王」電機系雙主修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四年級學生陳懷璞,分享「探索深海的新紀元」。2030年9月夏季北極海可能會完全沒有融冰,如果用大型的研究船去觀察海洋,成本會非常高昂和耗電。他透過先前的航海經驗,希望未來兩年可以累積駕駛無動力帆船航越南、北極的經驗;未來五年研發bio-tag自主充電,並準備有實驗室的探險帆船;未來七年駕駛這艘帆船在極地海洋安裝bio-tag在目標鯨魚上,收集數據以增進人類對海洋的了解。「在全球暖化融冰之前,我希望可以做到這件事。」

電機系雙主修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四年級學生陳懷璞從7歲開始釣魚就愛上了海洋。現今透過四處航海、學習駕駛帆船,希望有一天能實現在獨角鯨身上放置bio-tag,收集數據以增進人類對海洋的了解。

協力促成「D-Bridge」的會計學系名譽教授、領導學程創辦人柯承恩鼓勵每組pitch的團隊,「在校園是模擬,真正要你敢面對市場上這些人,請他投資你,你會發現還有更大的充實空間。你要練習你的目標族群是誰,雖然聽的人可能說話很直接,但是他是在幫你找出你忽略的地方。」

促成首次「D-Bridge」舉辦的創新設計學院院長兼業務張培仁(左)和會計學系名譽教授、領導學程創辦人柯承恩(右)。

「D-Bridge」是創新設計學院的破框實驗,院長張培仁說:「學生都還在學習的過程,我希望D-School創新跨域教學的努力跟師生的成果能被企業界看見。如果企業有意徵才或有興趣支持,我覺得是一個可以合作的方向。」

]]>
臺大領導學程辦理「與領導有約」系列講座 — 從創業到教學 領導自己的職涯 https://dschool.ntu.edu.tw/ntuenews1647-1/ Sun, 04 May 2025 20:16:02 +0000 https://dschool.ntu.edu.tw/?p=12602

📃 臺大校訊1647期

臺大領導學程於4月25日舉辦「與領導有約」系列講座,特別邀請矽谷橡子園創投臺灣合夥人、資深天使投資人,亦為領導學程兼任教授的瞿志豪老師,分享他從學生到創業者、從業界再到教育者的人生歷程,帶領同學們展開一場關於學涯、職涯與領導力的深度對話。

從學涯到職涯 走出不一樣的路
「如果當初有人提早跟我說一聲,就可以少犯很多錯。」瞿志豪老師以這句話揭開講座序幕。他坦言,大學時期並未執著於成績,反而選擇在興趣中探索人生方向。當年,他深受MAC電腦吸引,甚至放棄購車而選擇購買一台市價近29萬元的電腦。雖然母親買下電腦,但這筆投資成為他自主學習與自立賺錢的起點,開始透過家教、寫書來增加收入。經驗的累積也因此受到業界注意,開啟開發周邊產品的合作機會。

而大學朋友的邀請,讓他踏上創業之路。創業過程中的團隊磨合,讓他體悟到:「吵架是一種激烈的意見交換,方能可以知道大家的立場。」這些經歷,成為他日後回到母校教學的契機。

職場的體悟加速領導的萌芽
「我曾經不相信團隊合作,因為自己就可以做得更快、更好。」瞿老師直言。然而,隨著與不同領域人士的合作,除專業技術外,他了解到溝通合作、整合、化解衝突等「可攜式技能」(Portable Skills)才是職場中歷久不衰的核心競爭力。在產業快速變動的時代,課堂上所學的專業很可能迅速地被推翻,但軟實力能夠跨域領域與世代。瞿老師希望能彌補學校與社會的斷層,於是回到臺大開設「組織運作導論」課程,在遊戲中體會領導力,並在互動中體驗團隊合作。他相信,團隊的信任感可以透過課程設計加速建立,進而提升團隊效能。

講座引起學生熱烈回響。羅同學表示:「聽到完全不同的人生觀,讓我對未來有新的啟發。」沈同學分享:「老師對未知的熱情激勵我,讓我更有勇氣面對挑戰。」黃同學則感動地說:「對於即將畢業的我來說,提供重要的心境與態度轉換。」

透過自身經驗的分享,瞿志豪老師希望幫助學生減少初入職場時可能遇到的挫折與錯誤,並提醒大家,在面對未來人生選擇時,要有能力領導自己、勇敢前行。

]]>
《大師給問》講座 大都會博物館雷諾瓦、梵谷真跡在故宮 時藝多媒體分享策展祕辛 https://dschool.ntu.edu.tw/ntuenews1647-3/ Sat, 03 May 2025 20:38:35 +0000 https://dschool.ntu.edu.tw/?p=12618

📃 臺大校訊1647期

梵谷、雷諾瓦、塞尚、馬諦斯等38位知名藝術家、共計81件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珍藏名作,即將於6月在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第二展覽館盛大展出。民眾無須遠赴美國,即可近距離欣賞印象派至現代主義的重要作品。

為呼應此次盛會,臺大創新設計學院、管理學院及臺大產學交流發展協會於2025年4月23日聯合舉辦「大師給問」講座,特別邀請策劃本次《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 ─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的策展人、時藝多媒體傳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宜標,分享策展經驗與文創產業洞見。

引言人管理學院副院長陳家麟說,自己出身工學院,大四時曾到管院修課,很羨慕30年後有這樣的講座,尤其邀請到曾舉辦米勒、兵馬俑等大展的文創界大師林宜標,現場還有8位EMBA業師學長姐能讓學子第一線學習。與談人臺大產學交流發展協會理事長翁素蕙說:「這是臺大管院多功能生活廳第二會議室有史以來容納最多人的一次,報名非常熱烈,感謝各位師長的指導,還有EMBA學長姐的分享經驗。」

林宜標曾於聯合報系服務逾20年,現任時藝多媒體總經理,曾策展草間彌生亞洲巡迴展、普立茲新聞攝影70年大展、瘋狂達利特展等,屢獲博物館年度10大好展肯定。他回憶,2022年初接獲邀請,詢問是否有興趣引進大都會博物館展覽,當下便開始評估展品品質、規格是否達到收費展標準等多項關鍵指標。

林宜標說,「籌辦一開始就要花很多力氣,跟外國人洽談可能要等待1週。」另外,展場選擇也很重要,場地有無恆溫恆濕、是否符合檔期,展間色系、賣店、周邊商品的洽談等,許多細節都要考量進去。

他進一步指出,策展選題通常根據經驗法則及市場調查決定,而展覽營收結構則以門票收入為主(約佔5成),其餘來自周邊商品(約20-30%)與企業贊助(約10-20%)。他也幽默地說:「我的心臟要很大顆,這次81件展品總價值逾億元,展後還要確保全部安全返回大都會博物館,所以必須有雄厚的資金。」策展方會根據成本與營收,以及異業結盟、拉贊助等,最後訂出票價。

講座尾聲,創新設計學院院長張培仁頒發感謝狀給林宜標及與會業師,並交流線上展覽的可行性。林宜標指出,雖然部分展覽已嘗試虛實整合,但對於觀眾而言,「真跡仍無可取代。」他表示,此次展覽適逢故宮百年院慶,希望把好的大展帶到臺灣,讓臺灣與國際接軌。讓臺灣觀眾得以欣賞世界級藝術珍品。活動最後,EMBA業師學長姐與學生分組交流,深入分享職涯經驗、實務挑戰與人脈建立策略,透過真誠對談激盪出豐富思維,為學生打造一個充滿啟發與支持的學習場域。

]]>
創創學程趨勢講座 — AI浪潮下的創業藍圖:產官學的多維對話 https://dschool.ntu.edu.tw/ntuenews1646-1/ Fri, 02 May 2025 20:09:45 +0000 https://dschool.ntu.edu.tw/?p=12595

📃 臺大校訊1646期

在國際 AI 浪潮中,臺灣扮演什麼角色?AI 協作發展中又存在哪些倫理挑戰?

創創學程趨勢講座邀請臺北市政府資訊局局長趙式隆與 MetAI 宇見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余泰萬擔任主講嘉賓,由創創中心執行長曾正忠擔任與談人。講座反應熱烈,實體與線上參與人數總計達 551 人,展現社會各界對 AI 趨勢與治理議題的高度關注。

MetAI 執行長余泰萬以近期 NVIDIA 創辦人黃仁勳提出的 AI 發展四階段作為開場,說明當前 AI 技術的演進方向,包括:感知型AI (Perception AI)、生成式AI (Generative AI)、代理式AI (Agentic AI)與機器人AI (Physical AI)。而MetAI 作為來自臺灣、專注於 Physical AI領域的團隊,儘管不生產機器人,卻在國際舞台中脫穎而出,其關鍵優勢在於開發「虛擬孿生世界」,作為訓練實體 AI 的高效率、低風險平台。

余泰萬指出,實體機器人訓練需仰賴真實世界場景,但實體機器人造價高昂,且訓練過程中的每一次操作失誤都可能導致巨額損失。MetAI 的虛擬孿生技術能有效降低訓練成本與風險,為 Physical AI 的發展提供嶄新解方。

臺北市資訊局局長趙式隆則從公共政策與政府治理角度,分享 AI 應用與相關風險。他指出,AI 雖具高度創造力,卻可能在資料不足時生成虛假內容,形成「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的現象。此外,AI 訓練依賴大量人類回饋與真實世界資料,當模型吸收足夠資訊後,可能無意間成為機密外洩的風險來源。

為因應此挑戰,趙局長表示,臺北市政府已積極推動建立自己的大型語言模型,以避免資安隱憂。他強調政府部門在實際應用AI時,例如協助撰寫公文,以提高行政效率,應同步設計防弊機制,確保 AI 技術安全負責地運用於公共服務。

目前,臺北市政府主辦第二屆臺北生成藝術節,期待透過這個機會,讓大眾有更多認識生成式作品,創造討論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