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400 – NTU D-School https://dschool.ntu.edu.tw D School Tue, 19 Aug 2025 09:45:07 +0000 zh-TW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7.13 https://dschool.ntu.edu.tw/wp-content/uploads/2021/05/cropped-logo-512-32x32.png TA400 – NTU D-School https://dschool.ntu.edu.tw 32 32 114-1 新開課程介紹 ᴰˢ⁵⁶⁴⁶ 創意與程式寫作🅳林經堯老師 https://dschool.ntu.edu.tw/114-1-1ds5646/ Tue, 19 Aug 2025 09:26:13 +0000 https://dschool.ntu.edu.tw/?p=12753 可能是顯示的文字是「 Class 課 課程 NEW 創意與程式寫作 介 介紹 介紹 除了學習 Greative Goding 初創意與程式寫作 除了學習CreativeCoding技f 技術, 更可以體驗成為數位藝術創作者的快 各的快樂 Stanley Wang D-School@NTU 臺大創新設計學院」的圖像

【 創意與程式寫作 ᴰˢ⁵⁶⁴⁶ 】
授課老師|林經堯
課程學分|3學分
上課時間|每週二 13:20–16:20
上課日期|2025/09/02 – 2025/12/16(16 週)
上課地點|卓越研究大樓五樓R508教室
開放選課|​ ⟢ 𝟬𝟴. 𝟮𝟱 ​ 二階選課

課程目標

「未來世界的數位藝術品展覽形式會是什麼樣子?我們如何用程式與數位技術設計並實現它?」本課程將透過介紹各種creative Coding的各種工具及程式寫作技術,並且導入AI作為學習工具,引導同學最後以虛擬世界的展覽來舉辦一場數位藝術展,透過實際的展演計畫,除了學習creative coding的技術,更可以體驗如何成為一個數位藝術創作者的快樂。

課程學習目標

  • 技術基礎:掌握 p5.js、Processing、AI 創作與聲音編程
  • 數位展覽策略:NFT 發行與虛擬展間佈展
  • 創意實驗能力:以未來展覽為情境進行自主創作
  • 問題解決能力:透過自主研究與跨組交流完成最終成品

課程規劃

  1. 引入問題:討論未來數位藝術展覽的可能樣貌(混合實境、互動 NFT、沉浸式聲音場景等)
  2. 定義與分析:小組確定展覽主題、觀眾互動方式、媒介(影像/聲音/AI)
  3. 研究與技術學習:依需求選擇學習對應的程式技術(p5.js、Processing、Tone.js、AI API)
  4. 設計與原型製作:建立作品原型並測試互動體驗
  5. 成果整合與發表:上架 NFT、佈置 MR 展間
  6. 反思與評估:同儕互評與觀眾回饋

16 週課程大綱

  • 週次 / 日期 / 主題 & 技術階段 & 任務
  1.  9/2 課程導入 & 問題情境設定:「未來世界的數位藝術展覽形式」 引入問題 → 小組討論展覽可能性與靈感收集
  2. 9/9 p5.js 基礎:畫布、形狀、顏色 技術學習 → 試做簡單互動草圖
  3. 9/16 p5.js 互動:滑鼠、鍵盤、動畫 技術學習 → 製作一段互動原型
  4. 9/23 Processing 基礎與動態視覺 技術學習 → 將互動延伸成動態視覺元素
  5. 9/30 Processing + 攝影機互動 技術應用 → 捕捉即時影像融入互動場景
  6. 10/7 AI 創作導入(Stable Diffusion、OpenAI API) 研究與應用 → 將 AI 生成素材整合進作品
  7. 10/14 聲音編程基礎(p5.sound、Tone.js) 技術學習 → 聲音與視覺互動實驗
  8. 10/21 聲音設計與沉浸式音景 技術應用 → 製作作品的聲音敘事原型
  9. 10/28 NFT 發行概念與平台(OpenSea/objkt) 研究與應用 → 測試 NFT 發布
  10. 11/4 小組期中提案發表 & 回饋 成果交流 → 調整作品方向與技術需求
  11. 11/11 MR 展間基礎(akaVerse) 技術學習 → 建立虛擬展間骨架
  12. 11/18 展間互動與導覽設計 技術應用 → 將作品嵌入展間並優化導覽動線
  13. 11/25 作品整合與除錯 製作收斂 → 測試 NFT 與 MR 展間整合
  14. 12/2 展覽策劃:故事線、展間設計、觀眾互動 最終定稿 → 完成展覽腳本與文案
  15. 12/9 展覽彩排與公眾測試 試展 → 收集觀眾反饋並微調
  16. 12/16 期末展覽開幕 & 反思 正式發表 → MR 虛擬開展、學習歷程分享

評分比例

  • -創作歷程檔案:20%
  • -期中提案(問題定義與原型測試):20%
  • -期末作品(NFT + MR 展間呈現):40%
  • -展覽策劃與觀眾互動設計:20%

2025.8.25 後請見 https://course.ntu.edu.tw/

 

]]>
¹¹³⁻² 設計如何說故事 線上展覽 https://dschool.ntu.edu.tw/113_2designingstories/ Sat, 19 Jul 2025 08:45:15 +0000 https://dschool.ntu.edu.tw/?p=12713
ᴼⁿᴸⁱⁿᵉ 
 | 展覽名稱 |
如是我說:設計的見證與創世  Sic Dico: Testimonium et Creatio
 | 展覽介紹 |
設計,不僅是形式的編排與功能的實現;它是言語的延伸,是存在的見證,是創世的回聲。本展以「如是我說」為名,召喚每一位設計者作為敘事者、見證人與創造的參與者。

| 授課老師 | 吳米森 張聖琳 | 課程助教 | 周 欣 | 參展同學 |


]]>
2025創新設計學院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學者成果展覽:袁千雯老師 https://dschool.ntu.edu.tw/2025_tbd_tina/ Wed, 18 Jun 2025 16:46:10 +0000 https://dschool.ntu.edu.tw/?p=12641

]]>
D-School 2025.6.19 演講資訊 | 創新領域線上講座 https://dschool.ntu.edu.tw/d-school-2025-6-19-%e6%bc%94%e8%ac%9b%e8%b3%87%e8%a8%8a-%e5%89%b5%e6%96%b0%e9%a0%98%e5%9f%9f%e7%b7%9a%e4%b8%8a%e8%ac%9b%e5%ba%a7/ Wed, 18 Jun 2025 07:27:17 +0000 https://dschool.ntu.edu.tw/?p=12636

| 演講資訊 |

時間:2025/6/19(四)上午9:00-9:40
線上講座連結:
https://meet.google.com/oqh-gphp-ftx

 

主題:
The metaphysics of Generative Art 探索生成藝術的形而上

講題內容:
在科技高速發展、AI無所不在的當代,生成藝術(Generative Art)不僅是視覺形式上的革新,更已成為科技與哲學交匯的創作場域。本講座聚焦在講者於 Art Blocks 平台發表的生成式藝術創作《Metaphysics》,透過東西方思想與生成美學的交融,探索藝術中那股不可見卻可感的形而上力量——東方哲學中的「氣」

「氣」是一種流動的生命能量,無形而有勢,存在於山水畫、書法與太極的律動之中。《Metaphysics》透過有機旋轉、變形與演算法驅動的動態生成,如太極「雲手」般的節奏與循環,試圖捕捉那種無法言說卻能經驗的生命狀態。當演算法自主生成圖像與運動,我們是否也能在觀看中感受到一股不可測卻真實的「氣」?

《Metaphysics》不僅是一場視覺實驗,更是一個對「靈光是否能在生成藝術中重構」的提問。觀眾不只是觀看圖像,而是在數學秩序與混沌共舞的流動中,感知某種難以命名卻能觸動心靈的活力——這正是創作者追尋的當代表現性與精神性的交會點。


主講者介紹:
林經堯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與新媒體藝術研究所,並獲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博士學位,長期深耕生成藝術、聲音設計與跨領域創作。現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聲響科技研究所助理教授,曾任臺灣聲響實驗室總監。本講座將結合作品解析、創作經驗與哲學思辨,邀請觀眾一同進入一場由演算法引動的「形而上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