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接自己的人生:「影像戰鬥營」剪輯工作坊

撰稿人:黃茵

走進陳師父的工作室,第一眼就能看到客廳牆上的巨幅電影海報,那是張艾嘉的《念念》。來到剪接室,牆邊也掛著楊德昌《一一》的法國版海報,上頭的法文字標誌出坎城導演大獎的殊榮。兩張海報展示在工作室的牆上,並不是一般影迷的收藏用途,而是代表著陳師父的創作成果。雖然海報上只有標明導演的名字,但陳師父其實也是這些作品的幕後功臣,負責的是成就整部電影的關鍵環節 ― 剪接。

 

圖1:大家直接在陳師父的剪接工作室裡上課

這堂課邀請的講師正是國內的資深剪接師,被尊稱為「陳師父」的陳博文先生。「影像戰鬥營」的修課同學一早就來到位於南港的工作室,難得可以一睹專業人士的工作現場,就地請教電影剪接的技術。

事實上,「影像戰鬥營」的課程本身也是由現役的電影工作者、知名導演吳米森老師所規劃,從2017年起就在台大創新設計學院開設。「影像戰鬥營」一如其名就像是一場戰鬥,透過一系列密集的教學與實作,要讓同學親自拿起攝影機上戰場。學期中也安排了多次講座及參訪活動,像是先前拜訪「現代電影沖印股份有限公司」,讓大家實地觀摩一部電影的製作過程。在吳米森導演的精心規劃之下,課程內容不再局限於教室的紙上談兵,能夠與業界人士面對面學習。而這次由陳師父主講的剪輯工作坊,更是由業界頂尖人物親授的大師班。

的確,陳師父曾經多次拿下金馬獎,早就是台灣電影界的大人物。不過提起這些榮耀,陳師父本人倒是說得雲淡風輕,認為最重要的是自己做得滿意。這份體悟來自從業多年的心路歷程──課程一開始,陳師父就向大家分享自己過去的經歷,談到當年參與《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工作情形。陳師父說起這部片多難剪,費盡心力才交出成果;結果電影橫掃那年金馬獎,入圍十二項大獎,唯獨沒有「最佳剪輯」這一項。陳師父坦言,那時確實遭遇極大的挫折。

 

圖2:三座金馬獎駐紮在陳師父工作室的櫥櫃裡 

後來是在楊導的開導之下,年輕的自己才改變了心境:「那時候楊德昌跑來跟我講,小陳,不要擔心。沒有人知道你會不會,只有我知道。我知道你是最好的,你就是最好的。」陳師父這才漸漸學會不去在意他人的目光,把注意力放在做好自己的工作,自然能夠得到同行的尊敬。

不過談起剪接工作,導演雖然經常是剪接師的知音,剪接師卻不該只是遵照導演的想法。陳師父分析剪接師這份職業,大致可以區分成三種等級。第一種剪接師總是能夠符合導演的期待,導演對他不必多加過問與討論,可以放心把工作傳達下去 ― 陳師父說,這只能算是第三流的剪接師。畢竟,你只是單純實現導演原本的想法,對於這部電影沒有加分的作用。至於那些連導演的基本要求都達不到的人,根本就是「不入流」。

若要成為第二流的剪接師,不能只是被動完成導演的指令,還得發現目前的影像存在什麼問題。真正高明的剪接師,應該要能夠看見眾人看不見的盲點,補充導演的觀點。最後,一流的剪接師更是要針對問題提出解決辦法,藉此改善整部電影。

 

圖3:陳師父直接透過影片來讓同學瞭解剪接的技巧

陳師父馬上舉了實際的例子。陳師父先是放了一小段影片,畫面上是一名弟弟把中風多年的哥哥從床上扶起來擦背,總共只有短短兩個鏡頭。播完後陳師父向同學提問,這兩個鏡頭出了什麼問題?

兩個鏡頭看似平淡無奇,陳師父卻一口斷言,這當中存在著嚴重的毛病。在沉默之中重看幾遍,一旁的聖琳老師問:哥哥臥病多久了?陳師父回到,很多年了。有同學立刻接著問:是不是哥哥的背太乾淨了?陳師父這才笑著點頭,對了。

陳師父說,這個問題他問過大約一千個人,只有不到五位能看出這點。實際上,如果中風多年臥病在床,背部通常會起褥疹,不會像影片裡那樣白皙乾淨。但如果沒有這方面的生活經驗,不具備這樣的視野,就不會發現這點。而要是剪接師沒有揪出這點,這個穿幫鏡頭就會被剪進電影裡,在全國觀眾的面前放送。

但一流的剪接師不只要發現問題,還要提出解決辦法。在這個例子中,最明顯的補救辦法自然是重拍這場戲,換掉這個穿幫鏡頭。不過從剪接的角度來看其實有更快的做法,也就是直接把穿幫的部份剪掉,省時又省力。「辦法雖然簡單,也要你想得到才行。」陳師父說。

陳師父進一步說明,剪接工作不單單是影像的問題,還得培養各方面的美學素養。以聽覺美感為例,陳師父指出剪接不能只是單看影像的邏輯,還要考慮配樂的問題。在情緒飽滿的段落,剪接師必須要保留足夠的空間給音樂,讓插入的配樂有延續情緒的餘地。可是在這個階段,配樂還沒有實際加進來,剪接師只能自行想像影音結合的情形。這樣的剪接不只是處理眼前出現的影像,就連還不存在的音樂要素也都納入考量。陳師父的工夫之深,由此就能略知一二。

 

圖4 : 40年的剪接生涯讓陳師父對人生有另一種感悟

課程的尾聲,陳師父回顧自己的職業生涯,其實像是活了好幾輩子─每剪一部電影,便是經歷了一次新的人生,豐富了原來有限的生命。反過來說,人生也像是一場電影,自己同時是導演、演員也是觀眾,有時也是剪接師:妳需要把生命中糟糕的部份剪掉,透過不一樣的敘事角度,重新賦予人生積極的意義。最終,同學們從這堂課學到的不只是剪接的技巧,更是人生的哲理;而若是把電影創作當做一生的志向,兩方面的啟悟想必也能互相闡發,在今後持續成為創作的動力。

Tel : +886 2 3366 1869
Address : 100047臺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8號卓越研究大樓409室
Room 409, Building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No.18, Siyuan St, Zhongzheng Dist, Taipei City 100047, Taiwan